
觉醒年代观后感
看完一部作品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需要好好地对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观后感了。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觉醒年代观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觉醒年代观后感1一百年前,一位喜欢留着两撇小胡子,戴着一副圆框眼镜的中年人,向北大的校长蔡元培要了两间屋子,当时谁也不知,共产党的历史竟就从此处开始。这位中年人,便是将一生都奉献给共产主义事业的李大钊先生,而这两间屋子,被称作亢慕义斋。也就是“共产主义室”。
党的起源便是这般平平无奇,但就是这样的一个政党,带领中国从没落走向繁华,带领人民从夜幕中迎来光明。守常先生说,“吾愿吾亲爱之青年,生于青春死于青春,生于少年死于少年也。进前而勿顾后,背黑暗而向光明,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当时社会,在他们的呼唤中,涌现了无数如此之青年。
南陈北李,相约建党。听起来何其潇洒轻松,仿佛茶余饭后的一句闲谈,读史不多,我们便感受不到历史的沉重,感受不到先辈创业之艰难。先辈看到中国之积贫积弱,上下求索救国之路。他们奋力前行,从资本主义,到无政府主义,从新民主主义,再到共产主义,课本之所书,不过轻描淡写一句话,却是无数先辈不断探索,付出自己的青春乃至生命之后,方才为当时的中国寻到的一条真正的出路。
有人说,社会主义是历史之必然,即便没有陈李,没有前赴后继的伟人们,中国也终将步入社会主义之中。我们生于和平社会,不知伟人何以为伟人,私以为,伟人之伟,在于他们在自己所处的年代中,不知何处是中国之归处,不知何路才是正途,前路漫漫,前路茫茫,却依旧坚持自己的信仰。共产主义是否适合当时的中国,当时没有人知道,我不知他们是否动摇过,内心是否也曾经历过挣扎,但他们坚持了下来,在那个黑暗动荡的年代,在那个吃人的年代,在那个充满绝望,麻木不仁的年代,他们觉醒了。他们觉醒了,也唤醒了越来越多的人,有人守旧保皇,有人不愿觉醒,有人看不到希望,自绝于革命。而先辈所做,则是在无数思想的碰撞之中,生出共产主义之绚烂火花。
陈李受俄国十月革命所触动,从此开始了对共产主义的探索,他们作为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物,对当时人民的思想产生了极大的启发作用,毛泽东同志也深受其影响,此后成为马克思主义忠实的拥护者。他们影响了一个时代,从一个新青年,到千万个新青年。正是由于有着无数如毛泽东同志般的新青年觉醒,方才有了后来的共产党。
新青年,是敢于觉醒之青年,古语说乱世出英雄,而如今天下太平,吾辈该如何自处?是浑浑噩噩,每日如行尸走肉般过活,每逢考试,便倚靠作弊手段蒙骗师长,不求学问之多寡,惟争分数之高低,这般青年,日后若是走向社会,便会耽误社会,走入政界,则会贻误国家。何以乱世中人才辈出,而如今却反倒不如。大抵是生活日渐安逸,以至于惰性增长,终日只图享乐,耽于形色之世界。然而真当如此乎?去年疫情来临之际,无数医护人员毅然逆行直往一线而去,他们之中,大部分都是我辈青年,而每当生死命悬一线,从他们之中挺身而出的,又往往都是共产党员。我这才恍然惊觉,我辈之青年,乃是中华未来之希望,中国当代之脊梁,他们不比任何一代青年差,中华上下五千年,盖因有着一代又一代的新青年,为国家抛头颅洒热血,才得以不断传承至今。中国之新青年,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定然会绽放出无与伦比的活力,中国今日之青年,青年之后之青年,将为了中国之未来,虽九死而无悔。
觉醒年代观后感2今年是共产党建党百周年!为了庆祝这一历史时刻,出版了很多与党有关的电视剧,其中《觉醒年代》就令我赞叹不已。
我们并不缺乏无法纪念的历史,可我们却总是用吃喝玩乐来填满生活。所有的懒惰与怯懦,都是从忘记历史开始的,我们忘却了来之不易,也忘却了物力艰辛。
电视剧《觉醒年代》以1915年《青年杂志》问世到1921年《新青年》成为中国共产党机关刊物为贯穿,展现了从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到中国共产党建立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讲诉了觉醒年代社会风情和百态人生。该剧以李大钊、陈独秀、胡适从相识、相知到分手,走上不同人生道路的传奇故事为基本叙事线,以毛泽东、周恩来、陈延年、陈乔年、邓中夏、赵世炎等革命青年追求真理的坎坷经历为辅助线,艺术地再现了一百年前中国的先进分子和一群热血青年演绎出的一段追求真理、燃烧理想的澎湃岁月,深刻地揭示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和中国共产党建立的历史必然性。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只凭一腔孤勇,仍能勇往直前向东去,向西去,去尝试,以头颅,以青春,九死不悔,单单冠以猛士,尤不足述其慷慨。
中国诸朝之变革,从来都不应该是华洋之变,古今之革。皆是疾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非洗经伐髓,不可治之。
万事万物都有其发展的趋势,逆着趋势的势力在大势面前都会被碾压的粉碎,虽然经历了两次复辟,但终归还是走向了民主,这是大势所趋。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就是实事求是,无论是处于什么样的境地,实事求是,从自身实际、和历史趋势出发,才能不被社会所淘汰。
前辈摸着石头过河,如履薄冰,后辈也要紧跟其后,不惧艰辛。我辈青年虽不需在战乱中扛起国家大旗,但我们仍需要学习先辈的精神。每个时代的人有每个时代的任务,在当今和平的中国不需要我们青年扛枪上战场杀敌护国,但是我们有着同样的任务——强国。但国家最需要的不是空有一腔热血的青年而是有真才实学的人才。我们国家飞速发展,在某些方面已是强国,但却不是全面的,在这个靠才能的时代,我们最应该做的是科技强国。我们虽然不能像钟南山、袁隆平、钱学森他们那样伟大,但时代选择了我们,培养了我们,为了获得时代的认可,我们应当努力学习做好自己份内的事,完成好自己的学业,为祖国的建设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征途漫漫,唯有奋斗。短短几十年,新中国迅速发展起来,那些中流砥柱的老前辈已退下,我们充满着一腔热血的年轻人即将登上舞台。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志,则国志;少年独立,则国独立。我们要感应时代号召,担起少年之责,实现强国之梦。让我们用青春之我铸就青春中国,把小我梦想融入大我情怀,将个人奋斗的前进动力凝聚为民族复兴的时代经纬,书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恢宏乐章!
觉醒年代观后感3百年前,有句呐喊响彻天地,唤醒了沉睡的中国,“青年要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资以乐其无涯之生”。发出呐喊的人就是中共党员李大钊同志。
青年是党的活力源泉、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更要学习无产阶级革命先烈的革命精神,涵养革命先烈的革命情怀,继承革命先烈的斗争意志。青年党员要像李大钊同志一样,做一名马克思主义伟大思想理论的信仰者、践行者。
李大钊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坚信马克思主义伟大思想、践行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李大钊同 ……此处隐藏11713个字……。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年要“到人民群众中去,到新时代新天地中去,让理想信念在创业奋斗中升华,让青春在创新创造中闪光”。“两个一百年”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目标,成为引领中国前行的时代号召,中国青年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与民族复兴伟业同频共振,始终树立为党和人民奋斗终身的最高目标,确保党的事业灯烛辉煌,确保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自古英雄出少年,青年强则国家强。五四风雷激荡百年,青春中国风华正茂!当代青年当以史为鉴,牢记民生之重、国运之重、使命之重。把握机会,努力学习,极力创造,补国之不足,拓未来之渠道,不辜负党的期望、人民的期待、民族的重托、不辜负我们这个伟大的时代。
我们必须知道“没有一代人的青春是容易的”;处于新时代,我们必须明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历史使命”;知道“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长征走的是高山峻岭,渡的是大河险滩,过的是草地荒原”,而我们要面对的是变幻莫测与艰难险阻。但只要我们肯打破常规,破开枷锁,稳中求进的同时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就一定可以在这个多彩的时代谋好新局,开好新篇。
觉醒年代观后感14作为一部庆祝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优秀影视作品,《觉醒年代》开局不可谓不低调。中生代的主演,再加上红色的剧名,本应不受年轻的人追捧,但其却在年轻人聚集的某评分网站上得到了9。3的高分。
该剧主要讲述了从新文化运动到五四运动再到“南陈北李”相约建党几大重要的历史事件。剧情开篇,袁世凯复辟的消息轰动了全国,并传播到了国外。陈独秀、李大钊等在海外的爱国青年受此刺激纷纷回国。为了唤醒国人思想觉悟,陈独秀高举民主与科学两面大旗,创办了《新青年》杂志,开启了中国近代的新文化运动。进而,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鲁迅等一大批进步人士前赴后继,力求国人思想之觉醒。在经历了新旧文化之争、五四运动并在深入学习了俄国十月革命的指导思想之后,中国有志之士的思想也愈发成熟,最终创建了中国共产党。
该剧讲述的历史在教科书中仅仅三五页,而在近代史历程中也仅仅不过十年。但其中涌现了一批活灵活现的人物,做了一些惊天动地的大事。剧中对各类人物的描写是整部剧的灵魂。该剧不局限于表现正面人物的光彩照人,也将一些小人刻画得入木三分。此外,个人认为更难能可贵的是剧中抛弃了“脸谱化”的人物描写方式,对几乎每个重要人物都进行了客观立体的刻画。例如,提到辜鸿铭、刘师培和黄坎等人,大部分人的第一反应就是顽固派、旧思想。但编剧没有片面化地展现,而是将这些人做的事,说的话整体呈现出来,让观众自己去评判。
辜鸿铭几乎就是封建、保守和迂腐代名词,并且自始至终留着清朝的辫子。但辜鸿铭讲“中国人的精神”这一情节,直观地展现了其对中华文化热爱之深,理解之透。说明其虽然是守旧派,但却是国学大师。并且在后面的剧情中也展现出其人具有文学风骨。面对与新文化的分歧,辜鸿铭不屑剧中小人的作派,而是以学术文章正面斗争。另外,新文化倡导者们也在与其斗争中慢慢成长,鲁迅就在这期间发表了一系列脍炙人口的文章。但另一方面,其支持张勋复辟,在历史浪潮中没有把握好方向,没有坚定地站在广大的人民群众一方。最终解放中国的历史使命没有落到他身上,人民也不可能选择他。这又表明,一个人的立场和原则远比其学术造诣更重要。
还有因巴黎和会外交失败而一夜白头的易白沙,微笑从容奔赴法场的陈延年和陈乔年兄弟等等,往往一两个镜头,就将情感表达的淋漓尽致。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他们或光正伟岸,或朝气蓬发,或傲然风骨,或阴险狡诈,顽固迂腐。在这部剧中,在这动荡的历史中没有绝对的主角。
翻阅人物事迹就是在翻看一页页的历史。“奋进百年路,起航新征程”,只有了解党的百年历史才能看清未来的路线。正是诸多先贤勇当时代先锋,抛头颅洒热血,创造了中国共产党,换来了新中国。最后以国际歌中个人最喜欢的一句歌词与诸君共勉:“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
觉醒年代观后感15对于百年前的历史,除去历史书上那些晦涩难记的考点,你还知道多少呢?鲁迅是在什么样的情景下,写出那些让我们现在“背诵全文”的文章?“新文化运动总司令”陈独秀会被亲生儿子骂“伪君子”?毛泽东在看到《新青年》时,是怎样的心情?这些书本鲜少提及的,或许才是那个年代人们为信念奋战的真实一生。
《觉醒年代》带我们走进了那个年代,带我们走进了革命先辈们为了理想信念奋战的一生。
“天发杀机,战云四飞,倭族趁机,逼我夏宇,留日学子,羁身异域,回望神州,仰天悲愤”。这是李大钊在日留学时听闻袁世凯签订二十一条时的振臂高呼。此时的他迫切的想为中国寻求一条出路,想解救人民于水火之中。
令我感触最深的一幕,是“他从雨中走来”,青年毛泽东在雨巷中奔跑,他一路跑来,所看到的一幕幕,镜头所呈现出来的画面,正是那个年代的缩影。在雨巷中,有策马狂奔的军阀,有在小轿车里吃着面包看着雨中小巷的富家子弟,有在街边卖女儿的妇女,也有在雨中捡食物狼吞虎咽的乞丐。他从雨中走来,从人民的疾苦中走来。看到这一幕,我的心久久不能平复。
也正是因为这样的疾苦,激励了革命的先辈们他们不忍心看到自己所热爱的国家沦陷,他们迫切的想为国家寻求一条正确的道路。他们一路跌跌撞撞,可他们从未放弃,使他们如此坚定的只有他们的信仰——爱国!
在网上看到一段话:我们站在历史后人的视角看先辈们,感觉到他们伟大,但他们的伟大和悲壮,远比我们所能想象深重的多,因为我们看见了他们的胜利,而他们在牺牲时并不能预知未来,不知道自己的牺牲,对中国的胜利有多大意义,也不知道我们要用多少年才能迎来胜利,甚至不确定我们能不能胜利,他们抱着一腔热血,在牺牲之时所能依赖的只有满怀的信念,曾经我一度想不通,为什么有人要当汉奸,后来有一天和人聊起这个话题,他说,他们又不知道中国能否扛过去,在那样的背景下最终胜利更像痴人说梦。我们今天习以为常的一切,并不是历史进程的必然结果当坏人的人想不到会有今天,而成为英雄的那些人大约也想不到。到那一天我才突然明白,原来那些人说着“我们一定会获得最终胜利”时,并不真正知道他们真的能成功,原来他们前赴后继牺牲的时候也并不真正的确定。他们的牺牲时表示能换来想要的结果原来坚定地信仰是这个意思,原来我一直知道他们伟大却依然低估了他们的伟大。
陈延年说:“作为长子,我可能不能为父母尽孝,不能为弟弟妹妹尽责,因为我也是立志要为国家献身的”。他在29岁被国民党反动派乱刀砍死,他的弟弟陈乔年26岁时被国民党杀害。无数的革命先辈为了信念献身为了理想献身,为了国家为了人民献身。
看完这部剧之后,以前只是一个个名字的先烈突然鲜活了,以前只是历史课死记硬背的任务评价历史意义在某一刻突然懂了,原来在《情深深雨濛濛》的那个年代并不只是才子佳人,花前月下,醉生梦死,更是哀鸿遍野,饿殍累累的乱世。真的有人吃人血馒头救命有人为国家一夜白头。
作为后辈我在享受着先烈带来的盛世时,也更要铭记,要心怀感恩,更要以他们为榜样。坚定信念,以一腔热血,报先烈之恩,创盛世华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