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生读书心得15篇
当我们受到启发,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时,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就可以通过不断总结,丰富我们的思想。那么如何写心得体会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初中生读书心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初中生读书心得1说实话,对于门和窗的功用,我从未做过深入的思考,因为它们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以至于我们忽略了它们的存在,好似生活中的阳光和空气一样,不是它们不重要,而是因为它们已成为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因司空见惯而被我们忽视掉了。直到读了钱钟书先生的《窗》,我才恍然大悟,这才意识到门和窗的不同。
正如钱钟书先生所言,门和窗都可以作为让人进出入通道,但两者所追求的境界又截然不同,门许我们追求,表示渴望;窗子许我们占领,表示享受。换言之,门内门外充满诱惑,供我们去追求,但是门的开关却由不得自己。每当咚咚咚的敲门声响起,我们总会在脑海里面浮现出各种各样的画面,因为这一扇门,它阻碍了我们和外界的通道,所以我们无法了解门外的世界,唯留下了各种各样的猜测,想象着它可能是我们盼望已久的亲人,可能是前来拜访的客人,可能是推销保险的不速之客,甚至可能是小偷……无论我们的脑海中如何的汹涌澎湃,如果不开门,我们就无从知晓外面的情况。所以说,如果相与门外的世界取得联系,我们必需打开门,走出去。
而窗则不同,有了它,我们可以不必出户而了解外面的情况。同样,如果我们不想了解外界或者是被外界了解,只需一扇窗帘就可以还我们自由。所以说,开不开窗的选择权则完全在自己,喜欢外面的明媚阳光,我们可以打开窗户,让阳光普照我们的生活;如果不喜欢,我们完全可以拉上窗帘,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初中生读书心得2我们在学校里的时候总是在期盼假期的来临,可当我们真的放假待在家里面之后,其实也不是很清楚自己要做点什么事情,有的人会选择玩游戏,有的人会选择学习来提升自己,但是我觉得假期不能让自己太过于压抑了,应该让自己在学习的同时还能放松自身才行,所以啊,我在这个假期里面抽出了不少的时间去阅读了一些书籍,由于这个假期挺漫长的,所以我也是阅读了不少的名著,这让我的见识都丰富了不少,通过读书的方式让我了解了不一样的生活。
在假期里面读书其实也是老师交给我们的任务,老师会推荐一些书籍让我们在假期里阅读,或许别的同学会觉得这样的事情没有什么必要,但是我反而觉得读书是一件十分值得我期待的事情,因为在没有了解过一本书籍之前,你是不知道书内的故事的,也不知道故事最后的结局会是怎样,所以这会勾起我们阅读下去的兴趣。现在的电子书虽然十分的发达,我身边不少的同学也都是利用手机去阅读一些小说之类的作品,但是我觉得读纸质书籍会带给我们更好地体验,而且纸质书也不会那么伤眼睛,不少的名著之所以能流传这么久就是因为它的价值比较高,所以我还是比较愿意去书店买一些书回来看的,其实从小的时候我就挺喜欢去书店里看书,这让我会有一种充实的感觉。
这一次我特地去书店买回了几本名著,有国内的也有国外的,虽然有些作品看起来或许会有点生涩难懂,但是只要我下定决心认真看的话,那么只要适应了故事情节后就能顺利地进入书中的世界了。现在大部分的书籍最少都有几百页,有的甚至加起来有上千页,数十乃至数百万的字足以证明作者在这上面下了多大的心思,所以说啊,如果我要是不认真细致的把书给看完的话,那就真的有点对不住人家了。一本书在短时间内其实是看不完的,所以我每天也只能尽量的去翻下去,看多了的话也会产生疲劳,不过书本的魅力的确是不小,当我看到了一些精彩的情节时,我只想加把劲看下去,根本就不会去考虑其它的事情了,有时候看的太认真了我都忽略了爸妈对我说的话了。
读书就是这样一种美好的体验,在假期里多看点好书绝对是利于我们的成长的,这种习惯我将一直坚持下去。
初中生读书心得3今天我在家里看了一本书,书的名字叫做《阿Q正传》。
我一口气读完了它,读完后心里久久不能平静,又觉得可笑,又认为可悲。同时又佩服鲁迅先生的才华。《阿Q正传》它是以辛亥革命前后的农村为背景,塑造了一个深受封建主义压迫和毒害的不觉悟的农民形象。暴露出国民的弱点,写出国人的灵魂。从作品的宇里行间中,我能体会到作者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同时作者也集中描写和痛彻批判了阿Q的精神胜利法,也通过在辛亥革命中阿Q的表现和悲剧命运,深刻地总结了辛亥革命失败的教训。作品在故事情节的展开和人物性格的刻画,深广的背景和人物的命运悲剧因素和喜剧因素等糅合在一起,组合得十分成功。
阿Q这一当时国民性格的典型,他临死前,两件最遗憾的事情是:画押的圆圈画得不够圆,二是游街时,没有唱出几句戏来。这是多么的可笑,更是多么的可悲呀!这决不是临危不惧,而是愚昧至极,他毫无真正的精神世界,连动物都会同情他这一套的精神胜利法,阿Q没有灵魂,就是死了也上不了天,只有一幅欺软怕硬的躯壳,他的存在对别人来说毫无意义。多他不多,少他不少,最多会成为人们无聊时的谈资。
阿Q死后,人们的态度各不一样,有的说:“阿Q是坏人,被枪毙就是证据。”有的说:“枪毙没有杀头好看。”还有的却说:“游了那么久的街,竟没唱一句戏,白跟了一趟。”这些麻木的语言就是对自认比阿Q高一等的人们对阿Q最后的“祝福”,令人可悲!《阿Q正传》就像是一个凹透镜,当时的人们就
希望阿Q会在现在的社会里消失,成为一个真正幽默的笑话。
初中生读书心得4在这个漫长的假期是里,为了充实自己,我翻出了以前藏在书柜里面已经积压了许多灰尘的书籍。这些书籍有很多都是朋友送的,我一般很少买书,一个是因为自己不舍得花钱,另一个是因为自己还没有养成读书的习惯。如果不是这次放假的时间太长,呆在家里没事做,我大概是不会把这些书籍都一一翻出来品读一遍。
距离上次这样沉醉于书的世界里的时候,还是在初一上学期的时候。我记得那个时候,我们班级的很多女同学都在看一些言情小说,而且还特别的疯狂和痴迷。一开始的时候,我根本不觉得这些小说有什么吸引人的地方,里面的内容大都数都很狗血和虚假。但是也不知道是谁带我入的坑,我居然也深陷进去了。在初一有一段时间里,我除了上课吃饭睡觉,好像就是在看那些言情小说,至于我到底为什么这么痴狂,我到现在也弄不明白其中的原由,可能就只是因为每个女生的少女心吧。我还记得当时因为这件事情,老师和父母都找我谈过了好几次话,说我成绩下降这么快的原因就是因为我看小说看的。当然我也承认是有一部分这样的原因,但是他们说那些言情小说里都是一些没营养没价值东西的这一观点,我就不太赞同了。
我认为每一本书都有每一本书的价值,只是有一些书它会把人的思想带偏,那我觉得这样的书大可不必读。但是在我初一刚刚进入到学校没有朋友的那一段时间里,是那些小说陪伴了我,虽然说它里面有一些情节很俗套,但是有一些你又不可否认 ……此处隐藏4986个字……他一副傲骨,于是他在江边独吟“举世浑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于是他怀着“余将董道而不豫兮,故将重昏而终身”的满腔热情,纵身跳入了滚滚的汩罗水而静静逝去。一时把那里的江水,也揽起了三峡的波涛。
船外,李白的白帝城也过去了,也许正是三峡的激流让他醒悟,于是他不在奢望能得到唐玄宗的赏识而一展雄才,而是毅然辞官,在山水中体味生活。而他的选择使他立于盛唐的中心。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的三分啸成剑气,
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初中生读书心得13这个寒假是前所未有、非常特别的一个寒假,一个寒假的时长都可以跟暑假的时长相提并论了,都是因为病毒疫情搞的,但是这个寒假我丝毫没有让自己虚度光阴,因为我在父母的熏陶感染之下,本就是对文学书籍非常的感兴趣,这样可以让我肆无忌惮读书的时间还是非常少见的,这个假期我一直畅游在文学知识的海洋里,无法自拔。
这个寒假我一共看了三本书籍,分别是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所写的《海底两万里》、海明威所写的《老人与海》以及近期刚看完的余华《活着》。这三本书都是属于不同的种类,首先是我最先看完的《海底两万里》这本书,这本书是我爸爸送给我的礼物,因为他非常的喜欢这本书,所以他就推荐给我看了,说来也惭愧,这本书我看了两遍才看明白,因为这里面存在着的专业属于太多了,让我用目前的认知去阅读还是有点困难的,比如说这里面说到的海洋动物的所属纲目、鹦鹉螺号的动力居然全部都是用电能来提供的、可以用鲸鱼身上提取奶油等等,这都是闻所未闻的,仿佛就是给我打开了一个崭新的海洋世界,但是我并没与领悟到人物之间的内心世界,第二遍我才知道船长尼摩最后为什么要那么做。书要一遍又一遍的看,这样你才能无限的从中汲取营养,学到很多人生道理,那么《老人与海》这本书就是代表作了,他教会了我一个道理,无论你被困难击败多少次,只要你的有足够的意志力,不畏失败,那么幸运女神终将眷顾你。这个道理用在我们生活当中又何尝不可以,我想这本书给予我的东西,我将受益终身。最后就是我才翻完最后一页的《活着》,我承认,这本书看哭了我好多次,我不仅感叹道,如果我是书中主人公,福贵,那么我真的可以理解他最后跟一头老牛事的内心反应吗?看的是福贵的故事,心里想的却是我自己的生活,我也有想过尝试自己写这类的文章,写自己的人生经历,但是相比之下,我才知道自己写的有多么的肤浅,明明那么简单的描述,却是直击人心,令人瞬间进入了作者的情感世界当中去了,我想这对我的语文写作能力十分的有帮助,学到的不仅是书中的好词好句,更是作者描写情感的那种手法。
我热爱读书,读书使我心静如水,读书使我心旷神怡,我觉得读书比什么都快乐。我现在还是初中生,没有自己的经济能力,等到我工作以后,我将会买好多好多的书,让自己畅游在知识的海洋,我也会慢慢的有自己的写作能力,我也想写一本属于自己的书,哪怕无人欣赏……
初中生读书心得14" 爱的教育" 这本书是由一位国小四年级学生的日记, 透过他的双眼及纪录, 让我看见在人世间的各种形形色色的爱。 每个月作者都会描述" 每月的故事", 里面的内容常令我感动不已。 这本书是以日记的形式讲述发生在作者身边的故事,分月份记叙。每月有自己的日记,父母对日记的评价以及学校老师讲的故事。但并不是每天都有记载,也许是隔天,也许是隔上好几天。日记都是作者平时的一些随笔,所以也就只有内容,很少有感想。作者以平实的语言记叙了从开学一直到学年结束,讲述了他与小伙伴之间的友谊,和老师之间的交流,还有与父母之间的沟通,让人感到文章的字里行间无不透露着关爱。
开始读书的目的非常简单,就是想知道,这本书适合不适合对我的学生进行爱的教育。尽管我早已经知道,许许多多的老师都把本书列为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必备教材;尽管世界名著的光环早已经戴在它的头上,但我始终没有走进书里去。
读开头的几篇时,我不以为意,甚至为记住书中的人名而感到有些烦躁,语言似乎也那么平淡,没觉得有什么感人或者吸引人之处。可“名著”的头衔却引领着我一路读下去,这一读就不可收拾。一天的时间,我饭不做,家不收拾,连儿子都推给他爸,就沉浸在这爱的世界里,多少次泪流满面!
书中的柯莱蒂一边忙着扛木柴,招呼顾客,一边见缝插针地复习功课,学着煮咖啡,照顾生病的妈妈,在做这一切的时候,他又是那么开朗乐观。当他“替母亲在背后垫好枕头,整理好被子”的时候,我的眼睛湿润了。我为一个勤劳能干、乐观好学、体贴父母的好孩子而感动!这是多么难得的品质啊?柯莱蒂所做的一切,现在哪个孩子能做到?同是二年级的孩子,我班的“公子”“千金”们相差有多大啊!
从这本书中的其它文章就可以感受到国外的开放式教育,以及相对比之下的中国的封闭式教育。开放式教育是让孩子在实际活动中感受,人性化的东西更重要;而封闭式教育只是在人云亦云,生搬硬套。或许偶尔会有些受封闭式教育而成材的,但那只是他们会抓住机会,而剩下的却只是些泛泛之辈。如果说这些还不全面,不够依据性,那你说为什么得诺贝尔奖的总是“老外”?
《爱的教育》的确是一本使人受益非浅的书,看后使我更加懂得如何去与人相处,如何去关爱他人。我希望,现在人生正处于低谷的同胞们赶紧来感受爱的教育吧!
初中生读书心得15刘备是三国演义中作者所推崇的君主,我觉得刘备能网罗一大批的能人志士那是因为他的人格魅力,而他的人格魅力核心则是仁、义。不过,他的这种性格也使他失去了很多的机会。
当年吕布兵败来投刘备,刘备此时正据徐州,明知吕布不会真心投奔,必有所图,仍将小沛让与吕布,以致后被吕布偷袭,丢了徐州。刘备后投奔刘表,三顾茅庐请诸葛亮。诸葛亮替刘备谋划的战略目标是,夺取荆州,再取西川、汉中,与曹操孙权形成鼎足之势。但刘备念及与刘表的同宗之情,不肯夺取荆州,最终此处被曹操所得。
如果说这些仁义多少有些矫情的话,那么后来刘备为百姓所作出的牺牲才真正体现了大仁大义。曹操大军南下荆州,刘备只能逃离新野至夏口。可还要顾及百姓生死,所以带着数百万百姓同行。结果日行十里,在当阳被曹军追上。结果刘备大败,荆州也被曹操所得。
除却仁,刘备还是个真正讲义的人。他曾经说过:“妻子如衣服,兄弟如手足。手足断,安可续?"关羽走麦城被孙权擒杀,张飞也被他的部下所杀。刘备这时为了兄弟之仇,发兵75万攻打东吴。这足以说明兄弟情谊在他心中的重要地位。
如果这两点就让他成就大业,那无疑是不准确的。在他的性格中还有一点至关重要,那就是能够忍。刘备在遇到诸葛亮之前,屡败屡战,急急如丧家之犬,但他却能够坚持到底。吕布偷袭徐州后,张飞要重新夺回来,可被刘备所劝阻。因为刘军刚被袁术所败,此时人困马乏,士气低落,此时攻打无疑是自寻死路。这也说明刘备绝不是逞一时之气的匹夫。用他自己的话说:“屈身守分,以待天时,不可与命争也。”而这与孟子的“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暗合。
刘备虽然最终未成大业,抱憾离世,但是我觉得他的人格魅力也足以让后人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