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间》读书笔记

时间:2024-05-14 20:26:20
《在人间》读书笔记15篇

《在人间》读书笔记15篇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何不写一篇读书笔记记录下呢?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在人间》读书笔记,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在人间》读书笔记1

安德烈·继德,或许是世上最矛盾的人。在读《人间食粮》的过程中,我的思绪被他的思绪一次又一次地打断,令我在各个不同的观念之中宛若弹球一般摇摆不定,但至少,在读完了《人间食粮》之后,我的嘴巴还没有发出臭味。

你永远也无法理解,为了让自己对生活发生兴趣,我们付出了多大的努力。

这个世界上是否有人对生活产生了真正的兴趣,我不知道,这里的兴趣的定义已然成为一个哲学命题,对于不同的人而言,应该有不同的答案,而对于继德,“兴趣”或许是自由的欲望,或许是真切的思想,也就是这样的欲望和这样的思想,引导着继德不停远走,不停地寻找满足。

即使是放在现代,继德式的欲望满足法也显得分外直接,他总是关注于自身,缺少了点对他人的关怀,这种略显极端的个体主义,也正是导致他不顾他的妻子在颠沛流离之中死去的主导思想,而他的同性恋倾向也因为他的个体主义而被夸大成“世界上30亿男人之中,有超过20亿以上没有与继德睡过”。

你所认识的一切事物,不管多么分明,直到末世也终究与你泾渭分明,你又何必如此珍视呢?

欲望有益,满足欲望同样有益,因为欲望从而倍增。实话对你讲吧,纳塔纳埃尔,占有渴求之物一向是虚幻的,而每种渴求给我的充实,胜过那种虚幻的占有。

世间的种种对于继德而言皆为虚幻,唯有自身的欲望和思想才是真实存在的,只有欲望和思想才能让他感受到生活和自我的存在,继德似乎希望自身永不满足。

人生在世,纳塔纳埃尔,与其平平安安,不如大悲大恸。我不要休息,但求逝者的长眠,惟恐我在世之时,未能满足的欲望、未能耗散的精力,故世后又去折磨我。我希望在人世间,内心的期望能够尽情表达,真正的心满意足了,然后才完全绝望地死去。

矛盾!

欲望因满足而消散,也因满足而生长,追求更好的事物,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原动力,见识过如此之多的思想的继德,似乎也无法违背这样的规律。

不过看似矛盾的地方,实则也存在一些逻辑,用占有之物填补渴求,继而产生更大的渴求,只是,最终继德是在满足而虚幻之中逝去,还是在真实而渴望之中逝去,也就不得而知了。

我们的行为同我们紧密关联,

仿佛磷光依附于磷体;

那些行为固然构成我们的光辉,

但也无非是消耗我们自身。

我的精神,你在传奇般旅途中,曾经极度亢奋。

我的心啊!我曾经让你鲸吞牛饮。

我的肉体,我也曾使你饱尝情爱。

如今,我静下心来,要点数我的资财,结果一无所获。

有时,我抚今追昔,要搜寻一些记忆,以便敷衍一段故事。我在其中却几乎认不出自己,而我的生活却充满故事。我感觉自己生活在一种不断更新的瞬间。所谓静心默思,对我是一种不可想象的束缚。我再也不理解“孤独”一词了。我一旦感到孤单,就不再成其为自身,而是兼收并蓄,济济一身了,并且心系四方,无处不家,总受欲望的驱使走向新的境地。最美好的回忆,对我只不过是幸福的余波。最小的一滴水——哪怕涓滴之泪——只要滋润我的手,就变成一种弥足珍贵的现实。

读到这里,我又有一些新的想法。

继德的欲望此刻所追求的,是自身的感受获得满足,比如旅途之中的所闻所见,比如性爱,比如那一滴滋润了他的手的水,而他并不在乎死前所拥有的财富,因为财富无法为他带来那些“不断更新的瞬间”,甚至就是以往美好的记忆也被他无情地抛弃,因为那些都只是过去的瞬间,无法让他的感官满足。也只有在这些不断更新的瞬间之中,继德才成为真实存在的继德。

远方有人说我苦修赎罪……

然而悔痛于我又有何益?

哪有什么人愿意苦修赎罪,即使是苦行僧,也只是在一个思想框架之下,用肉体的痛苦去获得内心的满足。悔痛于我又有何益?如果让自身受苦的行为是为了满足欲望,那么这样的行为又如何说得上是苦修赎罪呢?只是太多人的不肯承认罢了,好像受苦成为了一个人表示优越的良方,但最终只能体现他们的无知。继德的真实可见一斑。

哦!我暗自思量,全人类都在安睡和享乐这两种渴望之间疲惫不堪。——在极度紧张和高度亢奋之间,肉体颓然瘫软,只想入睡——啊!睡眠!——啊!但愿新的欲念不要突然萌生,又唤醒我去追求生活!

继德的矛盾又一次体现出来,《人间食粮》之中实际上处处体现了这样的矛盾,在每一个继德所谓的瞬间,他的思想都与前一个瞬间有所不同,似乎有着无数个为自我而战的小人,在继德的脑海中此起彼伏地叫喊,导致读者初读继德时感到莫名其妙。

但继德唯一不变的,不是他的某种思想,而是他对待自己的真实态度,他完全不会因为自我感受和思想的变化而苦恼,他接受了自己的矛盾,接受了存于自身的欲望,他一把抱住了自己,丝毫没有因为灵魂中的瑕疵而苦恼,这就是最真实的继德。

“他为我们活过的一生,我们只要读他的作品便能重活一次。”这是萨特对继德的评价。

继德忠心耿耿地记录了自己的每一个瞬间的想法,即使这些思想和感受如此格格不入,甚至互相冲突,但也正是因为继德如此坦诚,我们才能体会其中令人有些抓狂的滋味。

《在人间》读书笔记2

一花一世界 印象中汪曾祺先生的文字是平实亲切有生活滋味儿的。而我呢,在十几岁的时候,总盼望着被什么醍醐 灌顶,一语惊醒。一心想看更壮烈的、跌宕的、发人深省的经典大部头,所以对这样一位被以平实称道的 作家,并不上心。是老师推荐,才去拜读了《人间草木》 ,书里头,他写院子、写花卉、写昆明的雨天,写 枸杞子写葡萄写北京人遛鸟,不疾不徐地。像是一位在山间闲庭信步的老农,把昨晚上赶路的马车不小心 抖露出的零碎细软一一拾起来那样。

院子里的杂草、 野花, 雨后冒出来的菌菇, 路边姑娘叫卖的栀子花…… 这些都是最平常的事物,是今天的我们不太会去停下来关心的事物。大多数时候,我们更向往 “深刻”,借 由“深刻”带来成长的满足。“平凡”、“平常”,这是我们有意去避讳的字眼。 其实成长并不就意味着走向成熟深刻,而是我们越来越关注生活,热爱生活。以前的我行走在校园里总 是脚步匆匆,总想着快些到班,快些到宿舍,挤出那么一点时间来学习。却往往忽略了许多身边的景色。 记得有一亲戚曾说:你们八中门口那个爱的雕像还挺好看的,我上次去办事看见了。我的心里一惊,我在 八中也快有一年了,怎从来没注意到那雕像有爱这个字呢,亲戚路过一次便几下了,实在是惭愧,我只得 应和道:是,是挺好看的。我总是觉得在学校的生活单调,却突然发现自己甚至没有好好去观察我的生活, 学校的树我叫不出来名字,学校的小书屋我从来没进去 ……此处隐藏7868个字……太过熟悉,自己的一举一动他们都清楚不过;二是放不开。有时不在一起,隔着电话视频,我还是可以的。这就感觉对着空气你是可以胡说八道的。我会说个善意的谎言怕他们担心,告诉他们自己在外面过的很好。可是一看到他们的脸,尤其是他们关切的目光看着你,那真实的情感一瞬间就倾泻而出,泪也迸出来。

2.

没有人在遭受别人责难与训斥时,还能愉快起来,但我却从人们生气的怒容中看到比狮子鳄鱼巨龙更可怕的动物本性。平时他们都将这些本性隐藏着,可一旦找到机会,就会像那些在草原上温文尔雅的牛,忽然甩动自己的尾巴抽死自己肚子上的牛虻。

这种生气更是一种本能吧。平日里受的学读的书教育我们要做个谦卑有礼的人,道德和自身的约束会控制我们在面对责难与训斥时保持冷静。可是一旦束缚不住,任由其爆发,估计什么牛鬼神蛇的事情都做的出来。有时候我生气至极,脑海中就会出现一个场景:我要毁了这一切,我要把门卸了,把沙发拆了,把碟子都扔地上,把书包扔到楼下,枕头我也不要了,被子、哼,我要踩几脚,别想睡觉了!等到想完这一切,气也没了,人也舒缓了很多。所以多读点书还是有必要的,它能让人拥有丰富的想象力并约束你的行动力。而且,我刚刚所想的一切别人都不知道,他们只认为我是个性格温和稳重的好人。

3.

真正的大师,能以主观力量,在平淡无奇的事物中创造出美,或许丑陋的事物令他们隐隐作呕,但仍无法遮蔽他们的兴趣,大师们沉浸在表现事物的喜悦中。换言之,他们不被他人的想法所左右。

真正厉害的人,是清楚知道自己需要什么的人。易被他人影响,一是顾忌别人的眼光,二是对自己定位不清楚,三是内心不够强大。除在自己术业专攻之外的领域还能做出成就的人,都可称之为大师。当然,在自身领域做的极好之人也必定是大神。

4.

日日重复同样的事,遵循着与昨日相同的惯例,若能避开猛烈的狂喜,自然也不会有悲痛的来袭。相互欺骗,却又令人惊奇地不受到任何伤害,甚至于就好像没有察觉到彼此在欺骗似的,这种不加掩饰从而显得清冽豁达的互不信任的例子,在人类生活中比比皆是。倒是那些彼此欺骗,却清冽而开朗地生存着,抑或是有信心清冽而开朗地生活下去的人,才是令人费解的。

看《康熙王朝》的时候,孝庄和辅政大臣们互相试探,说话雾里探花,对此情景除了佩服,有的还是敬畏之心。康熙幼年,鳌拜想争权夺利,扩大自己门派势力,而四位辅政大臣却分成三派,索尼装病保持中立,苏克萨哈与鳌拜对立,遏必隆附和鳌拜。孝庄为制约鳌拜势力,便去索尼府上探望。索尼招呼孙女赫舍里为孝庄端茶,孝庄一眼便相中赫舍里,还称其贤良淑德适合做正宫之首,一看就喜欢上了,非要娶回家不可。如此一结缘,索尼便病好上朝,弹劾鳌拜。所以让孙女上茶是真是假,孝庄喜爱赫舍里是真是假,都微妙的很。只能说他们都是好演员,演的假戏让人毫不尴尬。

成年人的世界,尤其是有着重大利益来往的交际中,多的是这不加掩饰从而显得清冽豁达的互不信任的例子。但对亲友、好友甚至情侣之间发生这种互相欺骗的事情,也要辩证地看待。毕竟多数时候实则是在保护对方,不忍心伤害他们。所以那些彼此欺骗,却清冽而开朗地生存着,大抵是因为心中都有爱吧

《在人间》读书笔记13

1948年的日本,社会命运劣化了个人命运。

日人间失格,No Longer Human,不再是人?不复人类?翻译强调失去人这个标签的过程,结合叶藏从娘胎蹦哒出来到被兄长带回这段喋喋不休的诉讼,一直找寻自我,一直从外界来确定自己的位置和属性,从学着出丑搏笑就开始算No Longer Human吧,读的时候想着48年,社会离“1亿军国化”、两颗原子弹也没几年,社会命运劣化个人命运,这种环境才能有外力把将叶藏塑造的这样更富戏剧化 更有张力?对写故事来说那是最好的时间,冲突够得上尖锐,对活在其间的人那就是另一番景象了。

感觉有意思的是

1、叶藏观察男男女女,投其所好,游刃其间,人类啊人类的,跳脱出来看待周围,感觉有种神性的口吻,也有看动物世界的错觉,只是没得赵忠祥那样温敦的声音衬着,冷冷的看着:憎恶怜悯惧怕 ,每个字一个一个扣在心上,难受。

2、从妻子角度写,能脑补那么多想法,情感细腻的紧,叶藏是个做了坏事的好人。

3、比着死,活着难,尤其是笑着活着。死看起来只是个体力活,虽然他体力不咋滴,来回折腾了几次,这是个悲伤的故事,抑郁症勿碰。

《在人间》读书笔记14

曾经,有“秋波横欲流”“魂迷春梦中”的绮丽浮靡;亦有“无泪可沾巾”“飘零事已空”的悔恨悲戚;然后,有了“垂泪对宫娥”“回首恨依依”的亡国之哀。倾尽“一江春水”,换来牵机毒药。

南唐李煜。

王国维谓:“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阅世愈浅,则性情愈真。”“真所谓以血书者也。”

“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皆梦。”,一个笔力纵横,他豪放超逸、恬淡旷达;“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一个,笔力雄厚,他壮志难酬、慷慨悲壮。

北宋苏轼、南宋辛弃疾。

王国维曰:“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读东坡、稼轩词,须观其雅量高致。”“幼安之佳处,在有性情,有境界。”

“人生若只如初见”“当时只道是寻常”。他,至情的楞伽山人,面对富贵可以轻看,面对仕途亦会厌倦,面对凡能轻取的身外之物无心一顾,但,面对心与境合的自然合谐状态,他却流连向往。“如鱼饮水,冷暖自知”,这才是他的《饮水集》。

满清纳兰性德。

王国维评:“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王国维是中国近代杰出的学者,在文学、美学、史学、古文字学领域的成就极为卓著。他的《人间词话》一书,突破了传统文化思想的束缚,用新的思想与眼光去鉴赏词话。

“境界”,是《人间词话》的核心——“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词以境界为上;有境界自成高格,自由名句。”由此观之,“境界”才是根本,只有根深方可叶茂。恰如国画一般,意在“神”,所以王国维说“词之雅郑,在神不在貌”。

《在人间》读书笔记15

内容简介: 在阿廖沙十一岁的时候,他母亲不幸去世了,外祖父家也家道中落。阿廖沙无法过寄人篱下的生活,便走入社会独立谋生。他先在鞋店做过学徒,也在绘图师家、轮船上做过杂工,饱尝了人世间的痛苦。在轮船上当洗碗工时,结识了正直的厨师斯穆雷,并在他的帮助下开始读书。书籍开拓了他的眼界,激发了他对正义和真理追求的决心。五年后阿廖沙怀着大学的希望去喀山···

好句:时间在飞快地流逝,不知不觉间野外的雪融化了,太阳也逐渐地延缓每天的路程,空气变得暖和了,快乐的春天已经到来了。

读后感:阿廖沙走进了人间,被主人多次打过,也被烧伤过手,他也在船上结识了正直的厨师,在此也与书籍结上了不解之缘。他在书籍的海洋中越游越畅。让我感受到了书籍可以开拓人的眼界。五年过后,他走进了自己理想的大学。我要向他那样,热爱学习,孜孜不倦地看书,将来一定像他一样走向自己的理想。

《《在人间》读书笔记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