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门】初中游记作文合集四篇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作文根据写作时限的不同可以分为限时作文和非限时作文。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作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初中游记作文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初中游记作文 篇1
今天,我们去黄岩九峰公园春游。
我们一蹦一跳地进了公园,一眼便望见了那连绵起伏的山峦,仿佛仙境一般,云雾缭绕着山顶,竟比苍翠矗入云霄时多了几分妖娆。碧绿色的山围上,犹如缠绕着一圈一圈白色的纱布,美丽极了。
公园里还很安静,鸟儿唱着歌,在那里悠闲嬉戏,举目望去,一片湿漉漉的景象。露水打湿了树木刚刚长出的新叶子,嫩绿嫩绿的,翠的让我们直想摸一摸。花瓣上的一颗颗豆大的露珠,晶莹剔透,把花儿装扮的格外鲜艳,散发着淡淡的清香。
走上小桥,那桥底下是一条清得碧玉般的溪流,让我忍不住想变成一条欢快的小鱼,畅游于溪游,那会是多么爽快、美妙的事呀!
公园的安静很快被我们打破了,今天到九峰公园的人可真多呀,除了我们五年级段,还有二年级段,又有幼儿园的小朋友,再加上其他城区的同学,大家都像赶集似的往这里凑。没过多久,每个游乐设施前都排起了长龙,公园里沸腾了起来。有玩碰碰车时的欢呼声,有乘降落伞时呐喊声,有坐激流勇进时的尖叫声,也有惯性飞车时的惊恐声。整个公园人声鼎沸,热闹无比。
到了中午,太阳露出了灿烂的笑脸,金灿灿的阳光把公园的气氛渲染得更加火热了。同学们高兴地玩着,尽情地吃着自己带的零食。没过多久,公园就变得一片狼藉。
凉亭边,同学们铺上“摊子”,把自己的零食“哗”地倒在了上面,撕开便吃。大吃一通后,原本干净的路面变得让行人无从下脚。零食袋横七竖八地霸占了一大片地方,薯片散落了一地,夹杂着一些饮料,变得粘乎乎的。那些给我们当过坐垫的报纸,也变得皱巴巴、脏兮兮的,被我们随便揉成一团,塞进了垃圾筒,不时,那垃圾筒仅报纸一样就“吃”的快胀破了。
在降落伞这个设施的台阶上,散落着一大袋还没有吃完的爆米花,惯性飞车的铁轨下有一些还没有喝完的饮料罐,它们无奈的在那等清洁工来收拾。
看到这满眼的垃圾,我对公园真是满心愧疚。公园原本干干净净地迎接我们来玩,却被我们搞成了这一副模样。清洁工要花多少时间去清理这脏兮兮的公园呀!这样的行为,对得起我们胸前的红领巾吗?更让我惭愧的是,我们留下一堆垃圾时,竟然没有一点点感觉。我们天天念叨“文明礼貌,讲卫生,要环保”都到哪去了?老师出门前也是千叮咛万嘱咐,难道都变成耳旁风了?
春游,我们该留下些什么?这个问题值得我好好思考,也值得所有的同学好好思考。
今天,我快快乐乐地来春游,却带着一颗沉甸甸的心回去。
初中游记作文 篇2
大年初二,爸爸带我们去文明世界的乌镇游玩,这个经典的江南水乡古镇位于浙江桐乡市,具有六千余年历史。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古镇,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之称。天意注定了她的淳朴美丽,到处小桥流水,茶香琴韵,竹露蕉雨,处处展现着乌镇美仑美奂的绝代风华。
跟随着人群,我们看到了乌镇里粉墙黛瓦的民居极具特色,或深宅大院,或简易木屋里看似随心所欲的布局却极具精巧与和谐的美感。在曲折蜿蜒的小巷中行走,你会发现这是一个文化积淀特别浓厚的地方,修真观、立志书院、百床馆、钱币馆及多处大官大商大家的故居,都保持着原来的风貌,展示着曾经的辉煌。
乌镇养育的名人众多,我们来到一处木屋结构的双层楼,听导游说这是文学巨匠茅盾故居,带着对文人的敬畏,我仔细观看,茅盾故居坐落在乌镇市河东侧的观前街17号,四开间两进两层木结构楼房,坐北朝南,总面积约450平方米。故居包括卧室、书房、餐厅等建筑,其家具与布置仍是茅盾当初居住时的样子老屋临街靠西的一间房是茅盾曾读过书的家塾,故居内部的布置简单,却散发着沈家世代书香特有静雅之气。
我们游走在曲径通幽的小巷里,有酒坊、染坊等,其中我最喜欢的是染坊工艺,俗称“石灰拷花布”、“拷花蓝布”,是我国传统的民间工艺精品,用棉线纺织、黄 豆 粉刮浆、蓝草汁印花,纯粹手工、环保。具有鲜明的民间和民族特色魅力。
最能体现水乡情的要数穿过乌镇的那条小河,这个风姿卓越的地方时江南水乡的点睛之笔。水与镇相融,桥与街相通,这是一条并不怎么宽的小河,河水十分清澈,偶尔有几条小船在河面上漂泊,头戴毡帽的船夫轻松地摇着浆,充满了诗情画意。河面上还有几只懒散的水鸭在惬意地眯着眼睛。半圆的石拱桥架在小河上,和水中的倒影形成了一轮波动的圆月,穿过圆月船上的人却不知道自己成了画中的风景。
乌镇是一部书,一部文化厚重内涵丰富的历史书;乌镇是一首歌,一首悦耳动听的歌;乌镇是一幅画,一幅美丽的风景画。
初中游记作文 篇3
时光一点一点的在流逝,期盼已久的寒假终于如约来至,我怀着满心的喜悦,踏入了回乡之旅。在路上我回想着小时候在家乡与小伙伴嬉戏的场景,天蓝蓝地、水清清的,天上还泛起几道美丽的白霞。
我并不是城里人,我是为了转入好学校考出好成绩才离开家乡来到城里读书的孩子。许久未见家乡,心中饱含思念之情。而且我早已忍受不了城市的乌烟瘴气。于是更期待回到家乡。一路奔弛,不知不觉中已到达地点,到乡后,空气还是那么清新。高楼大厦像雨后春笋一样拔地而起。一切似乎都那么欣欣向荣。但我心中空荡荡的恍惚中好像缺了点什么。过去在家乡的乡野之气已荡然无存,反而迎接一种熟悉而又陌生的感觉。街上到处都散布着小店,街上叫卖连续不断,来来往往的汽车络绎不绝,以前上过的小学也整修地漂漂亮亮、焕然一新,甚至还修了一座巨大的石碑。再也看不见从前的影子。一切都在向城市境界靠拢啊!
走来走去,没见半点家乡贯有的风景,心中真是烦躁透了。突然我眼中一亮,“对呀,我怎么把家乡的重大河流―淮河给忘了”我兴奋的大叫起来。事不宜迟,我跨上自行车向淮河岸口飞弛而去,岸下的淮河河水奔涌着,发出巨大的声响,它卷起一阵阵浪花向大堤扑去,但毫无效果。终于,它愠怒起来卷起一孕庞大的白浪,如同一张巨张着的狮口,仿佛拥有吞下一切的力量,扑向大堤,溅出的浪水居然打湿了我的衣裳,我不由得赞叹起它的强大。它咆哮着,像一头被困住的雄狮,企图冲破牢房。它怒吼着周围的高楼大厦,似乎不希望农村的改变。也许我们乡村唯一不变就是它吧。虽然每户人家都洋溢着殷实,每一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开心的笑容,但是农村己经不是过去的农村,昔日的草地已越来越少,昔日的瓦房也已消失的无影无踪。天空也在变淡,草地也在退去,浓浓的黑烟钻入云霄。
我又走了很久,绿色钻进了我的眼中,一片绿草地,就是这种憝悉的味道,久违的气息又扑鼻而来。我向那边冲了过去,霎时吓倒了一片鸡鸭,狗也在狂欢,这才是真正自然气息。疯玩过后,我生怕这最后一片绿色也会消失。闻着夹杂着草味的气息,望着碧蓝的天空闭上了眼睛。
如今的乡村已越来越像我生活的城市。过去的农村已离我们越来越远。
初中游记作文 篇4
假期里,我和父母一同去西安参观了举世闻名的兵马俑。那天是个万里无云、阳光明媚的日子,我们来到展馆,门口的队伍就像一条长龙,静静的等待着进博物馆目睹“世界第八大奇迹”。走进大门放眼望去,无数的兵马俑都端端正正的站在一个很深的大土坑里,仿佛在迎接观光的游客。走近一点才发现兵马俑中有的完整无缺,有的缺了一只胳膊,还有的连头也没有,可能是出土时弄坏了吧。
然后,我们听到那些工作人员说,如此规模的随葬人俑在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有极高的文物价值与考古价值。目前已发掘了三号坑的全部和一号坑、二号坑的一小部分,四号坑是未建成就废弃的空坑。据发掘部分可知,三个坑中一号坑最大,坑深五米,面积14260平方米是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面阔九间、四周环绕回廊、四边各有五个门道的`地下大厅。二号坑呈曲尺形,面积6000平方米,分成各自独立又互有联系的四个部分。三号坑呈凹字形,面积约520平方米,是三个厢房相通的建筑。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是建立在兵马俑坑原址上的遗址性博物馆。兵马俑已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二十世纪考古史上的伟大发现之一”。 1987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将秦始皇陵(包括兵马俑坑)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它不仅是中国人民、也是全人类的一份珍贵文化财富。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的建立和发展,曾历经坎坷和艰辛,凝聚着许多人的心血和汗水。土坑里面埋藏着和真人、真马大小相似的陶俑、陶马个个栩栩如生,简直像一个模子刻出来的,真可以以假乱真了。这时我的心里又产生了和管理人员一样的感受,古代人民真聪明,绝不比现代人差。
我又认真地参观起来,这是我才发现,这些兵马俑不仅栩栩如生,而且形态各异,变化多端。瞧,这些兵马俑排列有序,队形整齐,组成前锋、左右两翼及中部车与步兵排成主阵的庞大阵容。出土兵器多是实用的青铜兵器,个别的为铁器。咦,这个目视前方,抬头挺胸,那个抬起手臂,指着前方,好像在眺望远方。突然,我又发现一个歌妓俑,一张笑嘻嘻的脸庞挂在身体上,它左手高举,右手向后摆,单脚立地,另一只脚抬了起来,做出一副能歌善舞的样子。这时,一只“野马”进入了我的视线,它看上去“英俊潇洒”,额头半黑半白,四只脚稳稳地站立在地上,噢,原来是兵马俑中的马俑。接着,我还看到胖胖的兵俑,还有瘦兵俑,看得我眼花缭乱,金星直围着我的头转。哦,我明白了,原来陶俑的雕塑是根据不同身分、不同年龄来设计的,面容神态各异。陶马形象准确生动,比例适度,体现出静中寓动的艺术效果。秦兵马俑的发现,对研究秦代军队编制,武器装备、作战方式以及后吏服饰、雕塑艺术等,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看到这里,我迫不及待把相机拿出来,给兵马俑照张相。而管理人员阻止了我,指了指墙上悬挂的醒目提示告诉我们这里不能照相,说:“相片是一种化学东西,在兵马俑跟前照相的话容易引起兵马俑的化学反应,令兵马俑褪色。”妈妈说:“对啊,8年前我来过这里,这里的兵马俑以前是彩色的,也是不允许照相的,而且光线很暗,那是为了保护兵马俑上的色彩,现在的人富裕了,差不多每家每户都有照相机了,来到这里的人都不听工作人员的阻止,坚持照相,所以现在的兵马俑都全成土色了,已经没有以前的光泽了。”
这次参观,我真是大开眼界,让我不由得想到古代劳动人民是多么的聪明啊,他们用智慧和心血凝结成这无数的、工人参观的、流芳百世的“兵马俑”!这些劳动人民可真让人钦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