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草堂导游词

时间:2023-10-29 18:24:31
杜甫草堂导游词

杜甫草堂导游词

作为一名专门引导游客、助人为乐的导游,编写导游词是必不可少的,导游词具有极强的实用性,涉及的知识十分广泛。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导游词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杜甫草堂导游词,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杜甫草堂导游词1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xiàn)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这就是杜甫忧国忧民的崇高思想境界,是杜诗中的典范之作。

游览草堂不能亲眼目睹杜甫写出不朽名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那座名扬古今的茅屋,怎么讲也是一件十分令人遗憾的事情。为了弥补这个遗憾,使人们更真实地感受当年杜甫的生活环境,杜甫草堂博物馆于1997年重建了这个“茅屋景区”。

故居内溪流环抱,绿树成荫,竹篱柴扉,芳草青青,营造出“舍南舍北皆春水”、“野老篱边江岸回气”、“草深迷市井”等杜甫诗句描绘的郊野景象。推开咿呀作响的柴门,左植“四松”,右栽“五桃”。古楠接茅亭。绵竹上青霄,菜圃青青,药栏郁郁,诗人的老妻所画的棋盘仍留在石上,他的小儿女垂钓的钓丝还倚靠在篱边……所有这一切,都使人感受到诗人生活在这里时那种浓浓的田园情趣。而依川西乡间民居风格建造的简朴茅屋,又印证了杜甫“熟知茅斋绝低小”的描写,令人情不自禁的想到杜甫的《江村》诗:“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好了,请您在这里休息一会,慢慢品味一下乡间的淳朴。

杜甫草堂导游词2

欢迎大家来到这!我是你们的导游,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为了便于大家参观游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绍一下。

您来到的是中轴线上的第三重建筑——诗史堂。

诗史堂是整个杜甫草堂博物馆的中心建筑。杜甫一生留下1400多首诗歌,真实而生动的展现了“安史之乱”前后的社会生活,反映了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因此他的诗歌被称为“诗史”,“诗史堂”也因此得名。在“诗史堂”牌匾两侧挂有沈葆祯撰写的对联,上联是“地有千秋,南来寻丛相祠堂,一样大名垂宇宙”,下联是”桥通万里,东去问襄阳香旧,几人相亿在江楼”。这副对联把杜甫和诸葛亮的相似命运都隐藏在其中,很有意味。

厅堂中央,安放着一尊由我国著名雕塑家刘开渠先生所塑的杜甫半身铜像。杜甫铜像显得杜甫很是瘦弱,也正是如此,才衬托出了杜甫之所以嵩高,不在其地位与官衔,而在其精神与人格。他以瘦弱之躯体,承担起对于国家和人民命运的深重忧患:他以苦难的生命,谱写出中国文学史上芳华永驻的诗章。

塑像两侧是朱德同志撰写的对联:“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这副对联道出了杜甫和他的故居草堂在人们心目中崇高而不朽的地位。诗史堂内还悬挂有现代著名史学家、文学家、诗人及书法家郭沫若撰写的对联:“世上疮疾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此联高度概括了杜诗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操,内容深刻,对仗工稳,书法潇洒而富激情,历来受到人们的称道。

好了,诗史堂就给您介绍这里,请您这边走,继续游览。

杜甫草堂导游词3

Hi,大家好,我是开心导游团的一名导游,大家就叫我小唐好了,我们今天要游览的地方是杜甫草堂。

杜甫草堂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大家请跟好队,不要掉队。

现在,现在我们要去的地方是杜甫居住的地方,大家顺着我的左手往那边看,这时诗人的卧室,大家看,床头柜上除了蜡烛,还有几本古书,从这一点,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平时学习用功的场景。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就是在这里完成的。

看完杜甫简陋的卧室后,大家请跟我一起到大厅,大厅有几个书柜,还有一张桌子,杜甫不写诗的时候,便读起古书来,杜甫真是一个勤奋好学的大诗人啊!

大家顺着我的右手向前走,就到了杜甫的书房,大家看,诗人的书房里除了桌子和书柜,还有一张石床,大家可以想到,杜甫刻苦读书,有时候会读一天书,而又因卧室离书房太远了,加上他需要蜡烛照亮再读书,而半途中,蜡烛可能会熄灭,所以杜甫花尽所有钱财,买了一张床。可能这些钱能让他买几件新衣服的,但他却为了读书而没有买这些东西,让我一起学习杜甫读书的精神吧!

今天的杜甫草堂一日活动到此结束,谢谢大家的参与,希望大家再次光临。

杜甫草堂导游词4

成都杜甫草堂,是我国唐代大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居所。公元759年冬天,杜甫为避“安史之乱”,携家由陇右(今甘肃省南部)入蜀。靠亲友的帮助,在成都西郊风景如画的浣花溪畔修建茅屋居住。第二年春天,茅屋落成,称“成都草堂”。

在这里,诗人先后居住了将近四年,所作诗歌流传到现在的有240多首。由于成都远离战乱的中原,而草堂又地处郊野,因此诗人的生活比较安定,心绪也较为宁静,这就使他在草堂的诗歌创作大都具有田园风味,如《堂成》、《江村》、《春夜喜雨》等篇章都是如此。然而杜甫毕竟是一位有远大政治抱负的诗人,对国家前途和人民命运的关心与忧虑,使他始终不能忘怀现实。因此忧国忧民的诗歌作品,仍然是他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时期写成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恨别》、《病桔》-、《枯棕》等著名诗篇都是感人至深的现实主义不朽之作。正因为杜甫在成都的诗歌创作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学财富,所以,后世把成都杜甫草堂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块圣地。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我们来到草堂的正门,就看见一条波光翻翻的河流从门前环流而过,这就是杜甫诗中多次提到的浣花溪。

说”这个充满诗意的名字的由来,还有一段动人的故事呢。相传唐时溪边住着一位姓任的姑娘,貌美而心善。一天,她正在溪畔洗衣,走来一位浑身疮疥的和尚,行人都躲得远远的,唯有这位任姑娘不避让。于是那和尚脱下

沾满脓血的架裟求她浣洗,任姑娘欣然接受。哪知架裟一入水,霎时满溪泛起莲花朵朵,再看那和尚,却早已不知去向。人们十分惊异,就把这条河命名为浣花溪了。

其实,浣花溪的得名与任氏观杜甫草堂,值得一游的地方还有红墙夹道、修竹掩映的花径,碎瓷镶嵌、古雅别致的“草堂”影壁以及风景秀丽、独具魅力的梅苑。妙境入目,各自都有体会,就不用我一一介绍了。

谢谢大家!

杜甫草堂导游词5

杜甫草堂位于成都市青羊区浣花南路浣花溪畔,是中国唐代伟大现实主义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故居。公元七五九年冬天,杜甫为避“安史之乱”,携家由陇右入蜀,营建茅屋而居,称“成都草堂”。

杜甫先后在此居住近四年,创作诗歌流传至今的有二百四十余首。其中《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现已成为不少地区学生必学课。草堂故居被视为中国文学史上的“圣地”。杜甫离开成都后,草堂便不存,五代前蜀时诗人韦庄寻得草堂遗址,重结茅屋,使之得以保存,经宋、元、明、清多次修复,其中最大的两次重修,是在明弘治十三年(1500)和清嘉庆十六年(1811),基本上奠定了杜甫草堂的规模和布局,演变 ……此处隐藏6359个字……》、《垂老别》、《无家别》、《兵车行》、《丽人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等等。

公元759年冬,杜甫为躲避“安史之乱”,携家由陇右同谷(今甘肃省成县)入蜀,营建茅屋而居,称“成都草堂”。他在这里居住了三年零九个月,创作诗歌流传至今的有240余首,如《春夜喜雨》《蜀相》等名篇。其中《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诗,更是千古绝唱。杜甫的诗歌因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唐王朝由盛到衰的历史,被后人誉为“诗史”,其人则被尊为“诗圣”。

后人尊崇杜甫,其草堂故居被视为中国文学史上的“圣地”,受到关注和保护。五代时诗人韦庄寻得草堂遗址,重结茅屋,使之得以保存,宋、元、明、清历代都有修葺扩建。现今杜甫草堂博物馆,是合并了东邻的梵安寺和西部的梅园形成的,总面积300余亩,已演变成一处集纪念祠堂格局和诗人旧居风貌为一体,建筑古朴典雅、园林清幽秀丽的著名文化胜地,成为历史文化名城成都的最具代表性的胜景之一。馆藏文物、资料1。19万件,以南宋孤本《草堂先生杜工部诗集》,宋、元、明杜诗刻本和河南巩县手抄本《杜氏家谱》最为珍贵。园内格局典雅、建筑古朴、庭园幽美,是杜甫行踪足迹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好、馆藏最多和知名度最高的地方。馆内“大廨”、“诗史堂”、“工部祠”三座主建筑,循序屹立在一条南北向的中轴线上。堂廨之间,以回廊连结,曲折宛转,风韵别致。东连“花径”,西凭“水槛”,梅竹成林,古楠参天,清幽古朴,为一别具风格之园林。相关文章:

杜甫草堂导游词12

杜甫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今日,我怀着一颗虔诚的心参观了杜甫在成都的故居——杜甫草堂。

刚刚挎入朱红的大门,古色古香的历史气息扑面而来,两旁的仿古建筑,古朴,仿佛进入了历史的大门。两旁的鸟鸣正此起彼伏地想起,如影如随,又见一丛丛竹枝倚靠在那里,发出沙沙之声,从林中飞过几只成双成对的蝴蝶,不禁让我想起了杜甫的诗句“江畔独步寻花” “黃四娘家满溪,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蹀时时舞,自在娇茑恰恰啼。”

接着跟着讲解员进入了诗史堂,铜色的杜甫像,恢宏古朴,工部祠堂内供奉有杜甫的泥塑像,栩栩如生,让后人无不感受到了杜甫的博大,爱国使人顿生敬慕之情。草堂内小桥流水梅园竹林交错其中。与外面热闹、繁华的城市相比,这里的幽静,就如一个与世隔绝的仙境一般。

进入杜甫故居,故居内陈设极其筒陋,只有简单的家具,当然这都是经过历代修筑,改造而成的。想当年,杜甫在追着满天飞舞的茅草之时,想到的并不是让自己过上丰衣足食的生活,想到的却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土俱欢颜。”当时杜甫的生活巳是如比穷困潦倒,自已都快吃不上饭了。想到的、牵挂的、依然是别人,他虽然和我们相隔l300多年,我们就算没有穿越到那个时代,但那颗炽热之心,却是永恒不变的,站在杜甫的故居之前,我们是否觉得自己很渺小昵。

来到浣花溪,闻着两旁竹叶那淡淡的清香,看着浣花溪下的一流清泉,漫步在那天鹅绒般的草坪上,呼吸着凊新的空气,使我不由地联想到当年杜甫一定是在此处吟诗眺望吧!

跟着队伍向前走,我沉思了,杜甫草堂给我们带来的只是美景吗?不,其实更多的是心灵启示。

杜甫草堂导游词13

各位游客,早上我们去了宽窄巷子,那么此刻小优就就带大家去领一个景点——杜甫草堂,顾名思义,杜甫草堂就是杜甫以前住过的草堂,之所以有此刻这个景点,是由于以前的草堂太破太旧,所以政府出资又把草堂重新修了一下。而杜甫草堂也成了外地游客来成都必去的景点之一。所以我们也要去看一看。

此刻我们呢金额如草堂,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一尊杜甫的塑像,大几能够看见杜甫身穿大披风跪在地上,双手放在膝盖上,好像在思考什么,大家都说,杜甫有一双写得好诗歌的手,谁摸了就能占了他的灵气,写得一手好文章。所以小朋友要写作文的或者是想写好文章的,都能够去摸一摸,期望给大家带来好运。

我们继续向前走,大家是不是很好奇为什么那里有一个很古老的房子,市的,没错,那就是杜甫住的房子,里面有九个屋子,杜甫一生穷困潦倒,日子过得很艰难,这个草堂还是在朋友的资助下才建成的。

大家看看前面的那个湖,必须会让你们惊喜的,看到了吧啊,湖里有蓝色,多种多样个性漂亮。大家看那一条白色的小金鱼“嗖”的一下窜出水面了,我估计它是在欢迎大家吧

杜甫草堂虽然很简陋,但是它的主人给我们留下了那么多的优美诗歌。相信大家还是深有感触的,好了,那此刻我们就一齐出去了吧。

杜甫草堂导游词14

各位朋友:欢迎大家游览杜甫草堂,我是你们的导游小李。

成都杜甫草堂,是我国唐代大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居所。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现在我们来到了草堂的正门,眼前这条波光翻翻的河流就是杜甫诗中多次提到的浣花溪。

说到“浣花溪”这个充满诗意的名字的由来,还有一段动人的故事呢。相传唐时溪边住着一位姓任的姑娘,貌美而心善。一天,她正在溪畔洗衣,走来一位浑身疮疥的和尚,行人都躲得远远的,唯有这位任姑娘不避让。于是那和尚脱下沾满脓血的架裟求她浣洗,任姑娘欣然接受。哪知架裟一入水,霎时满溪泛起莲花朵朵,再看那和尚,却早已不知去向。人们十分惊异,就把这条河命名为浣花溪了。

步入正门,我们看到整个庭园竹树成荫,绿水萦回,一派自然天成的清幽景色,这正体现出杜甫的诗意:“浣花溪水水西头,主人为卜林塘幽”。

厅中的杜甫塑像,是中央美术学院著名雕塑家钱绍武先生的杰作。

参观杜甫草堂,值得一游的地方还有红墙夹道、修竹掩映的花径,碎瓷镶嵌、古雅别致的“草堂”影壁以及风景秀丽、独具魅力的梅苑。妙境入目,各自都有体会,就不用我一一介绍了。

谢谢大家的参观。

杜甫草堂导游词15

各位游客,今天小王带你们去的地方是杜甫草堂,我们现在就到了草堂停车场了,大家拿好自己的贵重物品,和我一起走进草堂吧。

现在我们进到院子里面,可以看见门口有一个很瘦很瘦的铜像,大家走近细细看一看,是的,这就是为杜甫塑的铜像,大家都看到了这个像是很瘦的是吧,可以在心里想一想想:杜甫那时都瘦得不成人样了,竟然还为自己的国家着想,他这样的精神是所有人都可以学习的。

我们继续往里走,在这个大厅里面有许许多多的铜像,姿态各异:有李白的、王昌龄的等等许多诗人的铜像,大家看看大厅中间那一个大白石头像,有没有觉得非常像以前在美术书上学的“飞天”。我们继续往大厅后面走,这个两人高的木像,下面是一个木柱,而在柱子上面有一个栩栩如生的苍鹰,看那眼神好像就是藐视天下所有事物,桀骜不驯。从大厅出来以后,路过一个门,只见门上面的牌匾上写着花径两个大字,过了以后,有一面墙,上面用青花瓷碎片拼出草堂这两个字。大家现在看到的这个雕像还是大名鼎鼎的杜甫,但是和上次的不一样,这个就是一个半身像,还留着山羊胡须。

现在这个水池旁边,那里面可全是锦鲤,大小不同,颜色也不同:有金红色的,白色的,还有黑色的。

现在大家可以自己感受感受文人故居的氛围,半个小时后我们在刚刚下车的停车场集合,大家注意安全,注意时间。

《杜甫草堂导游词.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