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个人教学反思

时间:2023-11-16 06:12:21
教师个人教学反思

教师个人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对学到的教学新方法,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学反思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教师个人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师个人教学反思1

《二泉映月》是一篇很让人感动的文章,生动记录了阿炳热爱音乐,为了追求自己的理想,敢于同命运抗争的故事,音乐记载了他苦难坎坷的一生。虽然课前有几个学生就对我说:“老师,这篇文章很感人,好美啊!”但是对于缺乏生活经验的学生,他们很难深刻领悟文章的中心,很难体会音乐要传达的情感。然而学生的话给了我压力,在学生的眼睛里,文章是如此的美,万一我上的让他们感觉不到美怎么办呀?

一、借助音乐,理解课文。

我在课堂中多次用了音乐,想借此烘托气氛,让学生尽快进入文本,我的设计是这样的:用音乐渲染激情,上课前,我先播放二胡曲《二泉映月》,让优美凄苦的乐声把学生的深思凝聚起来,带入一个优美的意境中,接着引入课题:这段旋律你们熟悉吗?叫什么名字?引入课题并板书,接着让学生质疑:你最想了解什么?随着学生一个又一个问题的提出,就让他们带着问题自读课文,解决生字词,课文朗读,乙级让学生将自己最喜欢读的段落多读几遍,为第二课时做好准备。

第二课时,我是用重组的方式(这也是借鉴了其他老师的方式),以文章的4、5自然段作为中心,这似乎似乎是阿炳在赞叹惠山二泉的优美景色,这句带到了文章的第一小节,随即让学生积累描写环境优美的词语;在怀念对他恩重如山的师父,带到了文章的第二自然段,体会师父对“我”的重要性,在思索自己走过的人生道路,随机学习文章的第三自然段,想象阿炳失明后的生活是如何的,让学生在想象中感受阿炳对音乐的热爱,第二课时的教学中,我也用到了音乐,让学生学习第五自然段的时候,我自己配乐朗读了让学生找描写泉声的句子,以及这泉声告诉人们什么?在知道朗读后的齐读,我也用了音乐做背景,课后自己还吁了一口气,感觉很顺利。

二、感悟音乐,激情导读。

《二泉映月》是一篇文情皆美的文章,初读此文,我便被文中优美的语言文字所描绘的空灵意境所吸引,更被蕴藏宇文中但又淋漓尽致流露出的精神美所感染,而当我聆听完那举世闻名的二胡独奏《二泉映月》后,内心更是震撼!这是一篇适合朗读,而且需要通过朗读来感悟的课文。我该怎样来指导学生朗读呢?

1、先以音乐导入,在优美又激昂的旋律中帮助学生奠定感情基调——对曲子创作者的敬佩。然后给予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课文。学生在敬佩与好奇的情感驱使下,必然会兴趣盎然地开始自己的朗读。

2、放课文朗读磁带,用优美的朗读引领学生,激起他们朗读的欲望,让他们主动参与朗读。

3、用小组比赛的方式,点燃他们朗读的激情,让他们不但要参与而且要努力,展现他们最好的朗读水平。

4、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更易把握课文情感,理清文本所要表达的思想,帮助学生进行情感朗读。

三、拓展理解,学说结合。

第二课时,我播放《二泉映月》,让学生聆听,说感受,但学生较为困难。然后再引导学生抓住第四自然段的重点句“渐渐地,渐渐地,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体会阿炳为何会产生这样的情感。通过练习上文,“失去师父,患眼疾双目失明,操着胡琴 ,卖艺度日。”我再次创设情境,进行了这样的想象说话练习。

A、冬天,大雪纷飞,寒风刺骨,阿炳怎样卖艺?

B、夏天,骄阳似火,烈日炎炎,阿炳又是怎样卖艺的呢?

C、一天,阿炳发烧生病了,为了度日,他又是怎样卖艺的呢?使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更深刻地体会阿炳的坎坷经历,再次为阿炳的不幸而感到伤心难过。

当阿炳在无人倾诉的情况下,把情思寄托于音乐表达时,我再次播放《二泉映月》二胡曲的视频,一曲而终,学生被深深地吸引住了。.

当悦耳动听的音乐铃在耳边荡漾开去的时候,我与我的学生都在心底松了一口气,终于,《二泉映月》欣赏“完”了,也欣赏“懂”了!面对着一张张因收获而快乐的脸庞,注视着一双双因兴奋而清凉的眼睛,我又一次想到了“以人为本”这个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的,课程改革最关键的是改变过去教师“满堂灌”的现象,聚焦于学生的探究、发现、动手操作的能力,培养其交流合作的能力;不是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要使学生在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获得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学会学习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下课铃又一次奏响,我却依然沉浸在《二泉映月》美妙的旋律中,沉浸在学生创造的美妙课堂中。原来,学生完全可以成为课堂的主人,原来他们可以更美的!那么我又有何理由去埋没他们的“美”,为何不信任地挖掘他们更多的“美”,为何不微笑着欣赏他们更多的“美”呢?

教师个人教学反思2

之前请假,将课调至今天来上,正好将《容积和容积单位》例5、例6两课时一起上完。本以为连上两节数学课孩子们应该已经有些疲累或是感觉无趣,结果孩子们始终热情高涨兴趣盎然。下课的时候,听到一个孩子小声的嘀咕:“今天的数学课可真有意思!”我转身一看,竟然是我们班的文文,一个不爱听课不爱学习喜欢打架闹事的“熊孩子”。这不得不让我停下脚步,仔细想想这节课的可取之处。

一、找准知识的内在联系,做好知识的迁移教学

容积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新概念,学生对于什么是物体的容积,不容易理解,好在有体积的相关知识做铺垫,如果能引导学生从两者的联系与区别中对比教学,可能会事半功倍。所以在授课时我首先复习体积和体积单位的知识,为新授做好铺垫。导入也是运用体积的知识导入,这样让学生去体会容积和体积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比较完整的认知结构。在学生对容积的概念有了一定的认识之后,引导学生质疑:“容积和体积的概念有什么不同点”“容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学生很容易发现其中的奥秘,并能指出两者的计算方法相同,只是求容积是要从里面量长、宽、高。实现了从体积到容积知识的迁移与提升。

二、抓住学生的回答亮点,即时生成教学情境

教学中有一个环节是让学生说一说哪些物品上标有毫升、升。有些孩子反应很快,立刻掏出自己的牛奶盒,饮料瓶,水壶纷纷展示,这时有个学生拿出了一瓶1.5升的矿泉水,大家惊呼好大啊,原来1升这么多啊。而另一个孩子掏出了自己容积为10ml的小药瓶,大声的说,我这个好少啊。我立刻意识到教学1L和1ml的概念感知的锲机来了,我立刻拿过小药瓶,让大家传递感知,然后挑选了一个孩子展示容积200ml的牛奶盒,接着是容积500ml的绿茶瓶,再到1L的水壶,依次容积递增,让学生发现变化。最后拿出一开始的1.5L大瓶矿泉水和10ml的小药瓶对比展示,孩子们一下就意识到两个单位的内涵,并且我问拥有大瓶矿泉水的孩子,1.5L的水是多少ml呢,孩子们瞬 ……此处隐藏13096个字……,那么他们的自主学习本事也将有所提高。

教师个人教学反思15

当今社会是一个竞争的社会,与以往的社会有着很多的不同之处,今天的孩子们受新社会的影响,也就塑就了新社会的新一代,他们不再是以前那样—之乎者也,对家长、老师毕恭毕敬,尤其是对年轻的老师,他们是毫无顾及,一个年轻女老师,他们有可能喊你美女,要是一个年轻男老师,他们会喊你帅哥等等诸如此类。我作为一个年轻教师,他们也喊过我这类的话,虽然我个人不很在乎这些,可在教学当中我会尽量去避免他们这样子喊我。从这里可以看出今天的教育教学跟以往的教育教学是不太一样了,那么对于我们年轻人要教好学,上好一堂课,从而成为一个合格的老师,的确需要我们认真的去思考,体验,因为他们这一代跟我们一代有着太大社会差距。在这一年的教学当中,我个人很有一些感触,有快乐,也有困惑。总起来说,经过这一年的教学生活,对怎样做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老师,怎样才能上好一节课,也有一些个人感触。

班上,同学们的个体素质是不一样的,有的同学在学习上非常认真,有的同学在学习上就不认真(可以说这部分同学跟本就学不进去,就算把书拿出来,也就是摆摆样子),还有一部分同学处在这两者中间,他们只要受到那些调皮孩子的影响,也就学不下去了。大致可以把普通班的学生分成这么三批,但这里还有一点,这三批学生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活泼。每一位学生都是很活泼的,他们能在体育场上奋力去争第一,他们能够在各项其他非学习活动上表现的非常出色,这里说的是他们非学习上出色的一面,在我的教学中就是针对他们活泼的一面进行教学。

在一开始,我把我最年轻的一面,展现在他们的面前,把距离和他们拉近。每一堂课,我都是早早的进入课堂,面带笑容,跟同学们一起等待上课,在课堂上的每一个细节,我都会注意到的,用风趣、幽默的方式去应对,所取得的效果也是非常可观的,那帮孩子们非常喜欢我跟他们上课,尤其是那个班的学生,他们最喜欢我了,这是真的,从他们的态度,表情上是可以证明这上点,而且在其他班级中也取得了相当的成效,我总结出,这得意于我的幽默及活力,我感到很欣慰,当老师好快乐。因为那些学生们好可爱,同时他们又好喜欢我,所以我也就喜欢给他们上课,而且每一堂课备的都是很仔细的,每天晚上总是想着第二天赶紧去上课,看一看这帮可爱的孩子们,总是想着跟他们在一起。可后来的课堂我也遇到了一些问题,终有一些比较难管的学生,说话,甚至打闹,在一开始我遇到这样的学生总是能够细心的开导,教育,他们表现的也非常乖的,在你面前总是能够下定决心,下次绝不会在这样了,态度非常的好,可他们总是在犯同一种错误,次数多了,我就有些耐不住性子了,教师也是常人,并非圣人,就难免对他们严历的批评一顿,这下可坏了,他们听不得这样子的话,就开始跟老师走反调了。为了解决这现实的问题,我自己费了很大的心思,想尽了各种方法和策略,可就是没有效果。我就开始疑惑,不知道这些孩子为什么这么简单的道理都不懂,所以自己就开始给他们一次一次生气。生气归生气,可还要解决问题,那这怎么办呢,这时候我把我的烦恼告诉了老教师们,他们给了我一些策略,说是对学生就得先打后开导,不能对他们太好了。老教师们这么一说我是更迷惑了,平常我怎么对他们好了,无非就是带着笑容上课,在课堂上幽默一些,如此而已。

“对他们太好了”我一直在思考着这句话,后来我就理解成对他们不能笑,在实际当中我就按这种想法实施,就不会对他们笑了,而且把我的脸绷的老长,让他们看上去就很讨厌的样子,刚一开始,他们是有些收敛了,可时间长了,这就不好使了,他们才不管你那一套了,他们是照说,照闹,当你横眉冷对的时候,他们不觉危机,反而高兴和兴奋不已,因为你终于生气了,那张冬瓜脸看起来好看,搞笑,所以他们总是制造机会让你生气,看一看你那搞笑的冬瓜脸,这更让人气氛,这真的到了没法管的地步了。到这里我个人也有一些情绪在里面,所以一碰到他们这样,我就给他们一顿暴风骤雨似的批评,直到他们稍微安静下来。如此经过一段的时间,本想产生一些效果,可效果没有出来,反而出来一些后果,他们纪律更差,很难维持。其结果

是很明显的,哪一个班被批评的越历害,哪个班的纪律就越差。这个地方就说明问题了,为什么这样子,原因应该是清晰的,我的教学方式跟他们所需要的是背道而驰的,他们本身活泼,可爱,需要的还是引导,而不是一顿又一顿的臭骂,他们终还是小孩子,认识到这一点很重要的,虽然他们长的都像个大孩子,可他们心理上是不成熟的,需要的是你我们的细心和耐心的教育与引导。如果再一直批评下去,他们就会跟你唱反调了,那么这是不是他们的反逆心理呢,他们的这种行为好可怕的呀。到了这里,我个人又进一步思考,到底应该怎样去做才能够维持下他们的纪律来。如果再批评下去肯定是无济于事的,那应该怎么做呢?是不是应该回到一开始的那种状态呢,如果再回去的话,那也应该是行不通的,那到底咋办?在这之后的教学当中,我还是多多少少的把幽默,风趣放进我的课堂,笑容又挂在我的脸上,当然不是完完全全的一开始的那种模式,在幽默的同时,多少带一些严肃,对他们的错误要毫不客气的给予批评与纠正,总之一句话,不能总是以一张冬瓜脸去面对这帮小孩子,如果这样的话,他们是会受不了的,老师也是受不了的,只能增加师生之间的矛盾,而不能缓和师生之间的矛盾。

我这一年的教学基本上就是经历了这么三个阶段,在第一个阶段,我全身心投入,以幽默、风趣的姿态展现在学生面前,取得了小小成效;在第二个阶段,我遇到问题了,就放弃了我个人的幽默与风趣,完全以另外一种面孔去面对这帮学生,而事实说话了,我这样子是行不通的;在第三个阶段,我是进一步反思,采取了幽默与严肃并重的策略,其结果是比较可观的。从这三个阶段也许可以看出,今天的新一代的确有着他们自己的个性,这也许是这个经济社会影响的,他们多一些顽皮而少一些矜持,没有我们一代那样的听话与用功,这应该是跟这个社会环境相关的,我们那时候,每一个人对自己的父母、老师毕恭毕敬;而他们可以当着众多人的面毫不顾及的对自己的父母乱发脾气,课堂上那么的不懂事(暂且这么说),究其原因,就是这个社会环境不一样了。他们在课堂上不守纪律,不是在高中阶级养成的,肯定不是在这个阶段,因为一种习惯的养成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形成,他们从小学,初中很有可能也是表现的不怎么好的,这样的习惯已经养成了,要改变这种习惯是要费很大功夫的。那么,面对这样的现实,我们应该有着自己的策略,来教育他们,使得他们懂事,他们终归还小吗,这样才能实现我们的教育目的,使得他们能够得到全面的发展。

我个人得到一个小小的结论,要上好一堂课,需要针对这些学生自己的特点,来进行教学,他们所需要的应该是我们对他们的理解,当他们有错的时候我们就应该能够耐心的去开导他们,当他们不守纪律的时候我们也要去管他们,不要放任自流;在课堂上我们要把自己的活力展现出来,幽默的语言,风趣的动作,使他们能够对自己这门课有兴趣,这样他们才能够安下心来学习,这样呢在教学当中也就能够避免一些问题的产生,应该能够达到一个比较好的效果。总之,针对今天这个社会下,学生所具有的活泼的特点及本身的各项素质来进行教学,从纪律上,学习上应该能够取得较好的成绩。

《教师个人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